|
![]() |
|||||||||||||||||||||||||||||||||||||||||||||||||||||||||||||||||||||||
生活課程計畫 一、依據: 1、教育部頒定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2、本校九年一貫課程計畫。 3、本校課程發展委員會之生活領域課程小組研討會決議。 二、基本理念: 1、統整人與自己、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發展生活中的各種互動與反省能力,奠定從生活中學習的基礎。 2、配合學校願景及學校本位課程實施正常化教學,實現「健康」、「快樂」、「進取」、「創新」全人發展之教育理念。 三、現況分析: 1、學生學習成就概述:學生已具備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需再透過本課程給與新的學習活動並作適時的加深與加廣。 2、師資:由各班級任老師擔任並適時加入教學群的教學活動。 四、課程目標: 1、人與自己 1從藝術的探索、欣賞與表現活動當中,覺知個人與環境的關係,感受創作的喜悅與樂趣,並豐富個人的心靈生活。 2透過生活體驗,覺察自己的成長、潛能、身心健康、以及自主能力。 2、人與社會 (1)認識自身周圍環境的特性與變化,覺察到社會中的各種網路關係,進而關懷自己的周遭環境。 (2)樂於參與各種藝術活動,擴展文化與藝術視野。 3、人與自然 (1)喜歡觀察環境中的事物,獲得發現的樂趣。 (2)認識、膫解並關懷周邊的器材,製作各種玩具或器具。 五、實施原則及策略: 1、本計畫應配合其他相關計畫執行:如學校行事活動、學年教學計劃、班級經營計劃等 。 2、生活課程之教學節數最低應佔基本教學節數的百分之三十。 3、善用協同教學、教師群,達成領域學習目標。 4、計劃應經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始得實施,修正時亦同。 六、實施內容: 1、實施時間與節數: (1)以週課表領域學習時間排課,排課40周,每週7節為原則。 (2)各年級上課節數表:
2、教材來源:選用
3、教學方式與教學創新:以學生生活體驗為核心,透過教學群運作,結合班級經營目標,以達本課程分段能力指標。 4、學生學習:(1)分組合作 (2)親子合作 (3)班群互動 5、教學評量:以多元評量為原則,強調符合學生實作的真實評量,配合紙筆測驗、課後作業、團體活動、平時觀察...等方式,培養健全身心的下一代。 七、教學資源: 1、學校資源:(1)上課場所(包括室內及室外) (2)教材及媒體資源 2、其他:社區資源
認識世界課程計畫 壹、依據: 桃園縣政府94年4月19日府教學字第0940103198號函:桃園縣推動低年級實施「認識世界」課程計畫。 貳、設計理念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教育部,民92)在課程理念即明確揭櫫跨世紀的九年一貫新課程應該培養具備人本情懷、統整能力、民主素養、鄉土與國際意識,以及能進行終身學習之健全國民。其基本內涵第四點也提到鄉土與國際意識方面:包括鄉土情、愛國心、世界觀等(涵蓋文化與生態)。其課程目標第七項也要求引導學生致力達成促進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十大基本能力亦明列「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為第六大基本能力,並期待我們的學生認識並尊重不同族群文化,了解與欣賞本國及世界各地歷史文化,並體認世界為一整體的地球村,培養相互依賴、互信互助的世界觀。 過去,學校課程較忽略培養學生「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的能力,僅將將文化的學習與國際的理解界定為國民小學「社會」科或國民中學「歷史」科的教學目標之一,以為在教材中加入相關內容,讓學生記憶背誦並且通過測驗,就達到了所謂的教學目標。有鑑於此,九年一貫新課程極力強調培養能帶著走、可以活用的「能力」,使得「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被定位為基本能力的一種,而不只是停留在某一學科知識層面的內容而已。因此,「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基本能力的培養,也就擴展成為跨學科領域的教學使命(教育部,民92)。 衡諸九年一貫課程自實施以來,有關鄉土與國際意識之培養,其鄉土意識隨著母語教學的落實,已漸漸獲得成效,然而國際瞭解這一部份,或因師資、或因教材之配套較為不足,與鄉土意識的漸次提升相比較下顯得較為薄弱。本縣位於國都之門,為因應全球化浪潮,幫助本縣兒童與世界接軌,擴展他們的胸襟與視野,推動「國際瞭解」教育實有必要性與急迫性。 基於本課程的推動主要以國民小學低年為主,為使課程名稱易於使低年級兒童接受,所以「國際瞭解」教育,擬以「認識世界」課程之名稱使用,期待教師能教得有樂趣,學生能學得有興趣。 又據教育部規定:國民小英語課程自小三起實施。本課程擬以英語教學融入其中,讓本校低年級兒童提前接觸英語,培養英語之興趣,藉由本課程從九十四學年度起從自小一起逐年實施,於升上三年級後順利銜接英語課程,同時提升其世界觀、國際觀,兩者兼顧,將嘉惠本校。所有學童。 參、課程目標 (一)認識外國文化,進而察覺其與本國文化之異同。 (二)培養兒童之國際觀,並具地球村民之概念。 (三)學習開放、包容、尊重,並能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 (四)透過英文字母歌謠韻文等之聽、說、吟唱,培養兒童對外國語文之興趣。 上述教學目標以前三項為主,第四項為輔。 肆、現況分析 一、本課程簡介 本縣雖為國都之門,實施九年一貫課程至今,在各領域授課均能符合九年一貫課程的授課理念與進行方向。但在進行有關國際意識方面則略有不足,故亟思以「認識世界」來補充此一不足之處。所以本課程設計理念希望讓學生透過此課程能對廣大的國際世界有所瞭解,不同的國家、人文、風情及文化,而不以英語世界為唯一的世界觀。因此本課程不是純粹之英語課程,並借英文繪本為媒材,而非侷限於英語繪本的教學。 二、師資部分 以低年級導師為主,其它科任教師亦可擔任教學。 三、實施對象 一、二年級學生(自94學年度起,從一年級學生開始逐年實施)。 四、實施方式 本課程依據桃園縣政府規劃之六大主題設計教學活動,主要以新興議題方式,融入各領域課程,並配合教育部公布「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內容及學校行事規劃課程目標,來建構教學主題及學生學習教材、研擬課程規劃及進度。並可因應地區特性、學生實際需要來調整、自編教學活動。配合教師專長,進行協同教學。 教學方式包含故事分享、討論、剪貼、分組活動…,視教材內容及學生學習需要,提供多元型態的教學活動設計,另配合規劃文化週、體驗營、姊妹校交流等活動,不僅刺激教師潛能的開發,更能引導學生學習具備帶著走的能力。 伍、教學資源 (一)桃園縣政府編輯發行之「認識世界」課程教學資源手冊(附掛圖)、參考繪本、教學光碟。 (二)學校資源:由教師視教學需求自行選用。 1.室內、外活動場地:各班級教室、學生活動中心、專科教室…。 2.視聽器材:電腦、投影機、DVD、收錄音機、相關影帶。 3.資訊設備:網路系統、VOD系統,有線視訊。 (三)社區教學資源。 陸、主題節數規畫表 一年級部份
二年級部份
柒、教學評量 透過觀察、參與、實地操作、學習單等,多元方式評量。 版權所有 請勿抄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