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計畫
一、依據:
1、教育部頒定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2、本校九年一貫課程計劃。
3、本校課程發展委員會之社會領域課程小組研討會決議。
二、基本理念:個人不能離群而索居,教育則是協助個人發展潛能、實現自我、適應環境並進而改善環境的一種社會化歷程,因此,社會學習領域之學習乃是國民教育階段不可或缺的學習領域。
三、課程目標:
|
1.了解各個階段,主要的政治結構與族群。 |
2.了解各個階段所發生的重要事件。
|
3.了解各個階段主要的歷史證物與人文生活。
|
4.舉例說明臺灣各個事件發生的原因及後果。
|
5.從各個階段來到臺灣開墾的人事物,分析台灣各個歷史階段中與中國的互動關係。
|
6.從各個階段來到臺灣開墾的人事物,分析台灣各個歷史階段中與世界的互動關係。
|
7.舉例說明各個發展階段中,先後移民者因利益競爭造成衝突的例子。
|
8.分析各個階段對台灣發展的重要意義。
|
9.分析各個族群解決衝突的方式與結果。
|
10.分析各個階段對台灣發展的重要意義。
|
11.從各個階段來到臺灣開墾的人事物,分析台灣各個歷史階段中與中國的互動關係。
|
12.舉例說明各個發展階段中,先後移民者因利益競爭造成衝突的例子。
|
13.從先後來台的移民現象,探討臺灣族群融合的原因與結果。
|
14.尊重並欣賞所有曾經在臺灣發展中留下紀錄或未留下紀錄的人事物。
|
15.分析各個階段對台灣發展的重要意義。
|
16.能說明家庭組織改變的情形與影響。
|
17.能說明婦女就業改變的情形與對家庭的影響。
|
18.能說明家庭消費型態的改變與影響。
|
19.能說明童年生活改變的情形與影響。
|
20.能說明在家庭生活變遷中,父母、子女等各項角色扮演差異之處。
|
21.能說明產業結構改變的情形與影響。
|
22.能說明就業多元化的現象與影響。
|
23.能說明高齡化社會的現象與影響。
|
24.能說明在社會變遷下,家庭與社會生活改變的相同與不同處。
|
25.能說明在社會生活變遷中,勞工、老人等各項角色扮演差異之處。
|
26. 能說明對當前社會生活型態的看法。
|
27.能說明政府與民間團體在解決兒童與老人照護、就業問題上的努力。
|
28.能說明個人在解決兒童與老人照護、就業問題上,應有的作為。
|
29.能說出適應社會的變遷,我們所要做好各項角色扮演的能力與態度。
|
30.能了解社會會對個人發展產生影響。
|
31.能了解自己可以突破社會限制而決定自我發展。
|
32.能舉例說出未來理想生活應有的觀念與作為。
|
33.能說出適應社會的變遷,我們所要做好各項角色扮演的能力與態度。
|
34.了解並欣賞台灣社會中文藝的表現與代表人物。
|
35.了解並欣賞台灣社會中美術、雕刻的表現與代表人物。
|
36.了解並欣賞台灣社會中音樂、舞蹈、戲劇的表現與代表人物。
|
37.認識世界上的主要宗教類型及活動內容。
|
38.認識台灣社會中的主要宗教活動。
|
39.探討宗教對生活的影響。
|
40.了解台灣社會有哪些傳統思想與觀念。
|
41.分析台灣社會傳統觀念的形成原因及背景。
|
42.了解傳統觀念演變為現代觀念的軌跡。
|
43.檢視傳統與現代觀念的優缺點及合宜性。
|
44.了解現代思想觀念需具有包容性與前瞻性。
|
45.提出自己對新舊觀念的批判意見。
|
46.提出如何落實新人生觀的做法。
|
四、實施原則及策略:
1.以兒童學習為主。
2.契合兒童生活經驗,為兒童適應當前社會生活作準備。
3.認知的內容是配合情義教學與技能學習。
4.主題間與學期間教材的連貫。
5.鼓勵簡單的內容傳達豐富且創造性的思考信息。
6.吸引兒童思考、發問與體驗行動。
五、實施內容:
1、實施時間與節數
(1)實施年級:三至六年級
(2)一個學年度分上下兩學期,計學生學習日數約200天。
(3)課表編排:以週課表領域學習時間排課,排課40週。
(4)節數計算:
本計劃依課程綱要以200天學生學習日數編擬,如教育部無另行規定
學生學習日數,則以現行放假方式,安排約195天學生學習日。
(5)各年級上課節數表:
年
級
|
三年級
|
四年級
|
五年級
|
六年級
|
每週節數
|
3
|
3
|
3
|
3
|
總節
數
|
120
|
120
|
120
|
120
|
2、教材來源:(選用)
年級
|
三年級
|
四年級
|
五年級
|
六年級
|
科
目
|
社會
|
社會
|
社會
|
社會
|
版
本
|
翰林
|
南一
|
翰林
|
康軒
|
3、教學方式與教學創新:協同教學、學習單、角色扮演、經驗分享。
4、學生學習:如分組合作、班群互動、e-mail上網學習…等
5、教學評量:依各個活動的需求,採用資料蒐集與整理、閱讀報告、故事表演、歷史訪談、簡報蒐集、作業習寫、圖表製作、紙筆測驗等方式進行。
六、教學資源:
1.學校資源:
上課場所:社會專任教室或各教室
教材:南一出版社、翰林出版社、康軒出版社
媒體資源:圖書室、視聽教室、等等。
2.其他(如社區資源):文化中心、婦女館、社區各村里辦公室等。
版權所有 請勿抄襲 jk21@mail.jkes.tyc.edu.tw
|